反腐題材才是國產劇永遠的大哥。
我想,這句話應該沒有多少劇迷會質疑吧?
老生常談,當然還是無人能敵的白月光《人民的名義》。
打破十年以來,省級衛視收視率數據,口碑與熱度齊飛,狠狠掀起了全民追劇熱潮。
也正是如此敏感的題材,成就了《人民的名義》,同時也意味著低谷的來臨。
不過,即使口碑兩極分化嚴重,為了所謂的「過審」,故事線被剪得亂七八糟,可總有一方面數據能起飛。
比如《突圍》,視帝視后聯手,口型都對不上台詞,收視也能一騎絕塵。
再比如《風雨送春歸》,王志文坐鎮,爛得無以復加的水平,就這還真有人看。
甚至像《國家行動》這種大家盼了整整8年的作品,甚至沒有機會露面,還能被津津樂道。
拍了,播不了。
播了,剪得亂。
可一出手,觀眾還是愿意入局。
如今湖南衛視放出了《江河日上》,直接登頂衛視收視率冠軍的寶座。
巧的是,央視竟然也坐不住了,反手來了個《江河之上》。不出所料,首日就突破了1.6,穩坐全國收視第一。
同樣是環保題材,名字還意外地雷同,《江河之上》陣容甚至還沒芒果台的《江河日上》狠,它憑什麼吊打全場?
別急,好戲已經開場——
雖然同樣講環保,《江河之上》與《江河日上》最大的不同,是將眼光放在了司法部門的身上。
劇情節奏非常緊湊,沒有一句廢話,開局就已經放了大招。
一入畫,是兩伙人打架的場景。
工廠趁著下大雨偷偷排放污水,村民養的魚全都被毒死了,他們想要來工廠討個說法。
可工廠的人,硬是不讓他們進,而且同樣找了一伙人來對付。
明明都是一個村子的人,卻在這瓢潑大雨的夜晚動起了手,有一位村民被工廠這邊雇傭的人手執木棍打成了顱內出血、昏迷不醒。
沒錯,這才是小小的開頭。
而從這一幕,劇情開始分化成了兩個小支——
其一,是村民控告工廠不合格排放污水。
其二,是村民要為被傷者討回公道。
同時,還涉及到了原告的律師,以及環境工程的教授。
可工廠為何能通過排污檢測,又憑什麼在被村民發現后依舊理直氣壯?
官官相護、數據作假,還有涉黑以及拿錢消災等情節也就會依次出現在觀眾面前。
劇情過了一半,人物關系已經明了,大概的案情觀眾也有所了解,毫不拖沓也沒有故弄玄虛。
從司法部門側面描繪行政部門,這樣能夠減少政府方面的敏感點。
能拍、敢拍,把故事講清楚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后面的劇情更是[高·潮]迭起,化學知識不足的工人,為了應付檢查將廢料放在廢棄車間,然而陽光的直線照射很有可能引起爆炸。
沒錯,就是這個出具證明且第一時間發現廢料擺放有問題的負責人,在爆炸中死了。
70多人受傷,工廠已經百口莫辯。
環保問題真的會對生命造成正面威脅,而且一旦起了幺蛾子,那就是重大事故。
別看《江河之上》似乎沒什麼大咖助陣,可既然能被央視一套看中,在演技上必定是有些講究的——
第一位,高偉光。
我真的覺得高偉光被低估了。
當他一登場,強大的氣場已經沖出屏幕與我的眼球發生了撞擊。
正,實在是太正了。
已經41歲的他,既有正氣凜然的做派和顏值,又有經過歲月洗禮下,成熟男人的優雅和沉穩。
而且絲毫沒有其他中生代男演員,那種習慣了正劇的油膩做派。
清爽,絕對正直,同時還沒有一點形象包袱。
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橋段,必定是工廠爆炸死里逃生后的那一段。
這時男主灰頭土臉從工廠里跑出來,他轉過頭髮現女主倒在地上,他拼命做人工呼吸進行搶救。
在女主有了反應的那一刻,高偉光滿臉細密的汗珠,顧不得全身塵土,松了一口氣展開了笑顏。
不帥,甚至有點猙獰,但這一幕卻讓我心里暖暖的。
第二位,袁文康。
濃濃的「人夫感」。
如果說高偉光,像他的名字一樣,在劇里是「偉正光」的體現,那麼袁文康則是絕對接地氣的。
當他與高位光同框的那一刻,兩位不同風格的男演員擦出了奇妙的火花。
他們看向對方的眼神,是有些鋒芒的,可當對方真的出了事,又是第一時間前去關心的。
明明怕矯情不愿明說,袁文康恰到好處的台詞,又充斥著忍不住要關心兄弟的深情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